矛的康熙字典解释

矛的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原文正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矛部 )

古文: 𨥨 、 𢦧 、 鉾 、 𥍥

音《唐韻》:莫浮切;《集韻》、《韻會》:迷浮切,𡘋音謀。《說文》:酋矛也。建於兵車,長二丈,象形。【徐曰】鉤兵也。《書・牧誓》:立爾矛。【傳】矛長,故立之於地。《詩・秦風》:厹矛鋈錞。【傳】三隅矛也。《禮・曲禮》:進矛戟者前其鐓。【疏】矛如鋋而三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酋矛常有四尺,夷矛三尋。【註】八尺曰尋,倍尋爲常。酋、夷,長短名。《史記・仲尼弟子傳》:越使大夫種以屈盧之矛賀吳王。《尉繚子・制談篇》:殺人於五十步之內者,矛戟也。揚子《方言》:矛,吳揚江淮南楚五湖之閒謂之鍦,或謂之鋋,或謂之鏦。

音又,言不相副曰矛盾。《韓非子・難一篇》:楚人譽其盾之堅曰: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之利曰: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此矛盾之說也。

音又,星名。《史記・天官書》:杓端有兩星,一內爲矛招搖,一外爲盾天鋒。【註】招搖爲天矛,近北斗者也。

音又,藥名。《本草綱目》:衞矛,一名鬼箭。《李時珍曰》:齊人謂箭羽爲衞,此物幹有直羽如箭羽,矛刃自衞之狀,故名

索引武英殿刻本: 第1963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821頁,第22字

標點整理本: 第780頁,第58字

注解〔矛〕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矛部。

〔矛〕字拼音是máo,半包围结构,五行属水。

〔矛〕字造字法是象形。金文字形,是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进攻性武器。本义是长矛。

〔矛〕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máo] ⑴ 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

矛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矛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相关推荐

埃匹希斯圣物任务怎么做
直播365app下载

埃匹希斯圣物任务怎么做

📅 06-28 👁️ 6554
掠星魔刃卡萨丁绝版了吗
365网站客服电话

掠星魔刃卡萨丁绝版了吗

📅 10-31 👁️ 8599
毛线接线技巧(毛线接线技巧图解)
谁有365体育投注网址

毛线接线技巧(毛线接线技巧图解)

📅 10-16 👁️ 7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