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讹传而诞生的“罗氏鬼国”
关于“罗氏鬼国”的来历, 一直都众说纷纭。其中,比较可信的说法为:由于当时外界对彝族语言不了解,导致“罗氏国”被讹传“罗氏鬼国”,又称“罗施鬼国”。
▲《西南彝志》(图片来源《毕节之最》)
“
据《宋史·南蛮传》记载:“石奔水夷,羁縻十州五囤蛮也……夷僚散居溪谷中。庆历初,泸州言:‘管下溪峒十州,有唐及本朝所赐州额今乌蛮王子得益居其地,部族最盛。旁有旧姚州,废已久,得盖愿得州名以长夷落’。诏复姚州,以得盖为刺史,铸印赐之。”得盖老后,便传位给其子则额。
”
则额因为承传大宗名位
就自号为罗氏耿苴
在彝语中
耿苴是对君王的称呼
却被外界误译为“鬼主”
讹传为“罗氏鬼主”
▲贵州宣慰府殿内陈设 图片源于:大方发布
宋宁宗嘉定(公元1208—公元1224)年间
罗氏第五十九世额归普色
入主贵州
领水西姚州、郝州、禄州、汤望州、犍州
龚州、义州、郓州八州之地
亦自称“罗氏鬼主”
号“罗氏鬼国”
(罗氏国被讹传为“罗氏鬼国”)
▲图片源于:多彩贵州网
彝族文化中的鬼神观
如果说“罗氏鬼国”的名字
源自讹传
那么彝族当时的鬼神观
则使这一讹传
多了几分令人信服的可能
▲彝族铃铛舞 张永刚 摄
据《新唐书·南蛮传》记载
“乌蛮与南诏世婚姻……俗尚鬼”
乌蛮乃是彝族先民
是当时少有的崇拜鬼的民族
▲彝族火把节取火仪式 李华 摄
尚鬼
是一种祖宗崇拜的社会行为
在当时彝族人的认知中
祖先的鬼魂是不灭的
并有非凡的能力
保佑子孙平安和幸福
敬畏祖先的鬼魂
是人们安身立命的信仰
▲彝族布摩正在带领村民练习“祭花神”仪式 罗大富 摄
“
在《新唐书·南蛮两爨蛮传》则记载为:“夷人尚鬼,谓主祭者为鬼主,每岁户出一牛或一羊,就其家祭之”
”
由文献可知
所谓“夷人尚鬼”的传闻
其实源自于
彝族定期祭祖的习俗
历史长河里的民族文化融合
元代以前
中央王朝的统治势力
尚不足以直接控制西南边疆
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地
多是通过地方政权间接统治
▲《奢香夫人》剧照
自元代起
湖广、四川、云南都建立行省
由朝廷直接派官管辖
于是地处三省之交的贵州
也就成了战略要地
朝廷开始加强对贵州的掌控
在贵州设立“顺元宣抚司”
▲贵州省地图 图片源于:贵州省自然资源厅
加之当时出现了
女政治家奢香夫人
统一西南地区
在贵州开辟驿道
兴纳汉儒、改良彝文
加强与外界的联系
消除误解
“罗氏鬼国”这个名字
也逐渐成为远去的历史
正如王志纲所说
“贵州的发展史
是一部西南边疆与中原地区的文明交融史
而水西
则是这个漫长历史进程的集中体现”
“罗氏鬼国”的源起与消失
正是这部“文明交融史”的
一个小缩印
▲彝族同胞参加火把节取火仪式 罗大富 摄
而今
这个长达1400年的土司王朝
早已湮灭
这本处于更宏大历史背景下的
“民族文化融合”史书
也将由后人继续书写
编 辑|张惟一
编 审|张丽莎
监 制|孟性荣
总监制|朱光伦
记 者|张惟一
参考资料:黔西北记忆库、《水西简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