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識穿WhatsApp、Telegram等騙案?近年電話、電訊詐騙相信大家都常常聽到,甚至可能曾經遇過,但騙徒手法曾出不窮,經常會利用新手法企圖騙取受害人的金錢。近期,不少電訊詐騙行為,都會用到熱門的通訊程式,例如 WhatsApp、Telegram、WeChat 等,大家要加強警覺,小心五花八門的詐騙方式。
香港人最常用的社交通訊程式,肯定就是 WhatsApp,而有針對性的騙徒,現時經常都會在 WhatsApp 上,以不同手法騙取受害人的資料或金錢。現時,WhatsApp 已加入一些新功能,可以或多或少降低騙徒的效率,但最重要的依然是用戶的意識,遇到可疑的通訊時,要與當事人進行確認。
WhatsApp / Telegram 防騙攻略
WhatsApp 常見詐騙方法
1. 恐嚇式詐騙
2. 獎金詐騙
3. 購物詐騙
4. 假冒身份詐騙
5. 鏈結詐騙
WhatsApp 自保建議
1. 停下來想一想
2. 停止對話
3. 封鎖並舉報
4. 更新私隱和安全設定
警方對 WhatsApp 騙案的提示
警方呼籲
WhatsApp 防詐騙新功能
WhatsApp 最新騙案案例
【其他 WhatsApp 實用功能教學】
WhatsApp 常見詐騙方法
任何的通訊工具,都是用戶與外界接觸的途徑,亦能讓騙徒有機會接觸到大家。現時,在香港 WhatsApp 上,最常見的騙徒手法可歸納成 5 種,分別是恐嚇式、獎金、購物、假冒身份及連結,並附上一些對應方法。
1. 恐嚇式詐騙
詐騙手法:詐騙者聲稱擁有您的私人資訊或裸照,並威脅公開這些資訊,除非您支付贖金。他們通常會利用社交工程技術,從您的公開資料中拼湊出一些信息,以增加威脅的真實性。
【WhatsApp騙案】拆解WhatsApp/Telegram詐騙常用手法 教你自保防騙9式
應對方法:
請勿將任何私人資訊或裸照傳送給陌生人。
確保您的社交媒體和其他在線帳戶的私隱設定為僅限好友或家人可見。
收到此類威脅時,不要驚慌,也不要支付贖金,應立即報警處理。
2. 獎金詐騙
詐騙手法:詐騙者聲稱您已贏得一個大獎金,但需要您提供個人資訊或支付手續費才能領取獎金。他們可能會利用偽造的公司標誌和名稱來增加可信度。
應對方法:
不要相信任何您沒有參加的獎項或比賽。
避免向陌生人提供個人資訊。
收到此類消息時,可以通過官方渠道確認消息的真實性。
3. 購物詐騙
詐騙手法:詐騙者聲稱他們可以提供高品質、低價格的產品或服務,但實際上他們只會收取您的金錢而不履行承諾。這類詐騙經常出現在一些熱門商品或服務的促銷期間。
應對方法:
避免在 WhatsApp 上向陌生人購買產品或服務。
選擇可信賴的網上商店進行購物。
在購買前,查閱賣家的評價和反饋,確保其可信度。
4. 假冒身份詐騙
詐騙手法:詐騙者會冒充一個權威機構或公司,要求您提供個人資訊或登錄帳戶。他們可能會使用官方名稱和標誌來增加可信度,甚至模仿官方語氣和用詞。
【WhatsApp騙案】拆解WhatsApp/Telegram詐騙常用手法 教你自保防騙9式
應對方法:
驗證該機構或公司是否真實存在,可以通過他們的官方網站或聯繫他們的客戶支援部門。
不要在 WhatsApp 上向任何人透露您的帳戶資訊或密碼。
遇到要求提供敏感信息的消息時,保持懷疑態度,仔細核實。
5. 鏈結詐騙
詐騙手法:詐騙者通過向您發送有害鏈結來騙取個人資訊或破壞網絡安全。這些鏈結可能會帶有惡意軟件或病毒,一旦點擊,詐騙者就能夠在您的設備上偷取個人資訊。
應對方法:
不要點擊任何來自陌生人或未知來源的鏈接。
使用最新的防病毒軟件保護您的設備。
收到可疑鏈接時,可以通過搜索引擎查詢鏈接的真實性,或與信任的朋友確認。
WhatsApp 自保建議
隨著即時通訊工具的普及,WhatsApp 也成為了詐騙者的目標。為了保護自己,我們需要了解並採取措施應對各種詐騙手法。以下是 WhatsApp 詐騙的拆解及應對方法:
1. 停下來想一想
詐騙手法:詐騙者通常會利用以下幾種手法:
使用未知號碼聯繫您。
施加時間壓力,催促您盡快回應。
威脅您或試圖得到您的信任。
要求您匯款或者分享密碼、PIN 或個人資料。
【WhatsApp騙案】拆解WhatsApp/Telegram詐騙常用手法 教你自保防騙9式
應對方法:
保持警惕:當接收到來自未知號碼的消息時,請務必提高警覺。
避免匆忙決策:詐騙者常利用緊急情況迫使您做出快速決定,這時候應停下來仔細思考。
檢查信息真偽:對於任何要求個人資訊或金錢的請求,務必多方核實其真實性。
2. 停止對話
詐騙手法:詐騙者會持續嘗試與您互動,以便獲取更多資訊或金錢。
應對方法:
掛斷通話:如果對方是通過電話聯繫您,立即掛斷。
不回覆消息:對於可疑的消息,不要回覆。
保持私隱:在無法驗證聯絡人身份的情況下,切勿分享任何個人或財務資料。
3. 封鎖並舉報
詐騙手法:詐騙者會不斷嘗試聯繫更多的潛在受害者。
應對方法:
封鎖詐騙者:在 WhatsApp 中,您可以封鎖詐騙者,阻止其再次聯繫您。
舉報詐騙者:向 WhatsApp 舉報詐騙者,以便平台採取行動。詳情可參閱 WhatsApp 的官方指引。
保持警惕:定期檢查通訊錄和聊天記錄,確保沒有其他潛在威脅。
4. 更新私隱和安全設定
詐騙手法:詐騙者可能會利用您的公開資料進行社交工程詐騙。
應對方法:
調整私隱設定:控制誰可以看見您的個人資料和聯絡您。確保只有可信任的聯繫人可以查看您的資訊。
啟用雙重認證:在 WhatsApp 中啟用雙重認證,增加帳戶的安全性。
定期更新設定:定期檢查和更新私隱和安全設定,確保帳戶始終處於保護狀態。
【相關報道】
WhatsApp 開發全新傳送功能!影片、相片畫質大提升‧唯有一缺點!
WhatsApp 隱私保護全攻略!用戶必學九大安全設定!
WhatsApp 測試 Chat Lock 新功能!提升訊息保安能力!
警方對 WhatsApp 騙案的提示
警方早前聯同反詐騙協調中心,提醒香港的市民,有騙徒偽冒 WhatsApp 隨機向市民發出釣魚式欺詐短訊(SMS),訛稱其帳戶涉及虛假註冊及買賣帳號行為,誘使市民點擊內附的不明連結。該連結與WhatsApp 的網址極為相似,試圖令市民誤入該偽冒網站以騙取驗證碼。騙徒隨即用另一裝置登入其WhatsApp 帳號,要求WhatsApp 終端向用戶發送六位數字「轉移代碼」。如用戶向騙徒透露「轉移代碼」,騙徒便可騎劫用戶的帳戶,假冒用戶並要求親友購買點數卡或轉帳。
【WhatsApp騙案】拆解WhatsApp/Telegram詐騙常用手法 教你自保防騙9式
警方呼籲
切勿隨意點擊電郵、短訊或網頁內的超連結,登入任何可疑網站或下載附件;
切勿將個人、信用卡資料、三位元數安全碼(CVC/CVV)及一次性密碼輸入不明來歷的應用程式或網站;
除了向有關機構驗證,市民也可在守網者網站「防騙視伏器」或「防騙視伏 App」手機應用程式,輸入可疑網址查核;
如你的WhatsApp帳戶被盜用,可參考以下網頁: https://faq.whatsapp.com/1131652977717250/?helpref=hc_fnav
提醒身邊親友慎防受騙;
如有懷疑,致電「防騙易18222」熱線查詢。
WhatsApp 防詐騙新功能
「將不明來電者設為靜音功能」能夠自動過濾掉垃圾內容、詐騙內容以及來自不明身份的電話,從而提升防護效果。這些來電將不會觸發你手機的鈴聲,但會顯示在「來電」清單中,以便你能夠知道可能是重要對象的電話。當用戶接收到陌生來電時,系統會自動將其靜音,有效降低詐騙電話或商業來電對你的騷擾。這樣的功能可以讓你在使用手機時更加安心,不必擔心被這些不明來電所干擾。
「將不明來電者設為靜音功能」使用方法:
↓點擊圖片放大↓
+5
+4
WhatsApp 最新騙案案例
一名內地女子在小紅書上發文,題為「老公被『我』騙了三萬塊」,講述了她的驚險經歷。自今年3月起,她多次收到自稱「WhatsApp官方」發來的短訊,內容指其WhatsApp賬戶存在風險,需即時進行驗證,並附上假網站連結,還威嚇如果不進行驗證,賬戶將被永久封鎖。
【WhatsApp騙案】拆解WhatsApp/Telegram詐騙常用手法 教你自保防騙9式
↓點擊圖片放大↓
+3
+2
這名女子表示,她對這些訊息曾經有所懷疑,但考慮到「WhatsApp不像微信,沒有任何付款轉賬的業務」,她便沒有在意,直接點擊連結進行驗證,結果WhatsApp賬戶被騙徒騎劫。騙徒分析她的WhatsApp資訊後,選擇她的老公作為目標,成功騙取了三萬元。
▼按圖看完整事件▼
↓點擊圖片放大↓
事後,女子詢問老公「為甚麼連問都不問一句就轉錢」,老公竟回答說「因為我前段時間幫他付了三萬塊的補牙費,以為她是要回這筆錢」。她聽後哭笑不得,不禁在文中感嘆道「這就是缺乏溝通的夫妻啊,你們也有這樣的豬隊友嗎」。她還提醒大家,千萬不要相信這種所謂的WhatsApp官方資訊,不要點進去驗證,同時建議手機裡最好不要將親人設為「老公」、「老婆」、「爸爸」、「媽媽」等稱呼。
↓點擊圖片放大↓
帖文曝光後,迅速引起網友熱議,不少人表示有類似經歷,甚至有人被騙了14萬元,直言至今「整個人都暈暈乎的,欲哭無淚,已報警」。但也有網友指出,這些短訊錯漏百出,仔細一看就知道是騙局,「看這domain(域名)就知道是假的」,「第一次看時半信半疑,仔細一查就知道是騙人的」。
↓點擊圖片放大↓
+6
+5
【相關報道】
超萌羊駝接聽詐騙電話 「一字」回應成功令騙徒敗走
詐騙新招!港人收「槍決通知」短訊 恐嚇10分鐘未收回饋將槍斃
自欺欺人|為呃千萬賠償雙腳浸乾冰10小時致截肢 大學生詐騙不成反捱告
駭客入侵酒店預訂網站詐騙!旅行注意最新超強騙術!
E型男友搭火車突然同全車拜年 稱不是詐騙 更成功跟乘客逗利是
Source:ezone.hk